原创:避开那些令你处境更“卷”的职业规划!

原创:避开那些令你处境更“卷”的职业规划!

原创:避开那些令你处境更“卷”的职业规划!

问:毕业一年后,仍然对如何进行“职业规划”感到懵懵懂懂。我想问,如今的职场究竟有什么事情是可以规划的?

我的解答、观点:

如今几乎在每一份工作面试时,都能遇到面试官以各种问法提问:“你的职业规划是什么”?对于我自己的说法,我会诚恳地说:“我没有职业规划,只有学习规划”。

  • 有HR一脸不屑地说:“不就是换个概念嘛”。
  • 有HR说:“今天就这样,你回去等消息吧”。
  • 有HR说:“你工作这么久,竟没职业规划”?

其实这没什么稀奇的,我做法不一样而已。我更热衷采用“差异化”竞争策略去接近自己的梦想,这还能避开职场内卷、减少很多竞争者。

可能有人觉得我在“故弄玄虚”,然而这确实是我对自己不同成长阶段的事业,最为真实的态度!

我觉得要自己有能力规划出未来职业的发展方向?那至少应该具备某种算命能力,或者是能想得起“前世”的经验教训。然而,我没有这种天赋哎!

那么,求助于职场的前辈们到底行不行?其实也是不行的,前辈们如果能知道我的未来能变得到底多优秀的话,他们为什么不把自己“算”得更好一些?就像50年前的人们,肯定不知道现在有互联网,家家足不出户都能购物、集体做游戏了吧。

因此,没有人能“算”得准自己的未来!

一、我更重视中长期“学习规划”

我不做什么“职业规划”,但是我会做不断迭代、持续推进的中长期“学习规划”。

与国内普遍认同的用“职业规划”手段去瞄准一个特定的方向,同时采用比较古典的心理学手段进行思想引导的做法不同,我从来不想约束自己的未来定位,因为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,每个人不仅会遇到很多机会,还会衍生出更多转型。

但是,那些游离于外部市场及自身职业之外的其它机会,向来都需要依靠你的独立能力与经验,方能看得清、抓得住。

我把自己工作中看到的、接触到的新知识,以及在职场上工作配合所接触到的“绩优者”的日常行为、工作方法记录下来(有的做法可能在当时会一时看不懂)。

接着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和能力,排序出适合自己深度探索的子项(如:会议控场能力、即兴陈述能力、经营数据洞察能力等),设定年度学习计划、冲刺目标。另外还会通过工作外的业余时间,参加一些难以突破之处的专业培训,与自身经验形成“新知识区块”。

至于掌握这些知识到底能干嘛,就看它们在我不同的人生阶段、事业里程上,能成为… 什么样的知识组合、输出什么样的事业成就与业绩了。

所以,不只创业能抓机会,上班族也能!

二、我的“学习规划”长什么样?

随着个人成长,我积累了越来越多的复合经验,通过不断迭代、整合自身职场能力,产生了独有的多领域经验和方法体系。

常有朋友问起,我在业绩中输出的那些创新方法,出自何处?是看了哪些书籍,还是有能力很强的领导帮带?

其实都有!我深度分析了那些“绩优者”的方法体系(一部分来源于揣摩他们的PPT,另一部分来源于书籍对照);也曾在多家知名企业跟过优秀的上级,他们确实也传授了些许经验方法。

但光有书籍、别人教的做法显然是不行的,制定“学习规划”的关键是能实现知识转换 —— 将外部知识转换成自己能灵活应用的体系。因此,我为自己制定中长期“学习规划”,且每三年滚动更新一次。

原创:避开那些令你处境更“卷”的职业规划!

▲ 2018年-2020年个人发展规划(外观示例).

我设计的能够每三年滚动一次的“学习规划”,主要包括如下维度:

【目标】
对齐行业领先者、绩优者为自己的标杆,记录他人优秀做法,转换成自己的中长期目标。在我的每三年内,目标设定得并不多(一般3-5项)。如,2018年-2020年我的目标是:战略规划能力、HR战略能力、英语能力、其它(指此前已与自身经验整合的绩优能力的实践、论证)。

【计划年度】
在工作之外保持持续学习的动力,需要依靠的是自觉。所以对整体规划的时间轴设定,我用的是以“年”为单位。每一个目标之下都包括了N多个“子目标”。在三年范围内,这些“子目标”都是以年段为学习时间界定的。

【学习内容】
以上述示例中的子目标之一“战略解码”的学习来说,我原计划在2019年-2020年达成。有认识我的朋友应该记得,我在2019年“开年”偶遇了某行业领先企业,一入职管得就是总部的战略解码工作,那就是在“洞察”学习趋势后抓住的职场机会。

【方式/方法】
学习方式有很多,像自学、进修、培训及向他人请教等等,但当你尝试凝合优秀经验给自己“增能”时,方式就不是那么多了,因为这些在此时可能只是你脑子里的某种判断及设想。对于筹划自身未来“差异化”竞争力,我一般采用自学、自研、论证、话题等方式。

【预期目标】
可以为每个“子目标”设个预期的目标,这个目标不是某个具体的细节,而通常是一个对未来设想的某类应用场景,并对齐到自己理想中的竞争力、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,而且不是指某些日常从事的重复性工作。

【完成情况】
我用百分比来表示,因为并不是所有的“子目标”都能顺利学完,有的会卡在某个自己怎么都想不通的“点”上,可能因为自己存在误解,或者周围可讨论的人也从来没想过。我每轮的三年规划里,均有这种“悬而未决”,但随着三年又三年地滚动,突然某天就能被自己经验的迭代而突破。

【学习结束状态(标签)】
在以上示例中,带有指示线和文字框的色块,是用来标注学习结束状态的。有的指已经学完;有的则是因为“子目标”与现状差异太大(或阻碍大),就将其设为“暂停”、写入说明文字。

三、写在最后

回答这个职场提问的同时,我也谈了我自己对“职业规划”做法为什么不靠谱的观点,以及大致说明了我在使用的创新方法。

在我看来,最好的发展规划,就是能伴随自己持续成长的学习和经验。但在这个过程中,还需要形成一套能吸收外部知识、信息并与自身经验凝合的独立逻辑与体系。

所以,不用去轻信那些“有职业规划,才叫有能力、有发展”的心理暗示(亦或是过于古典的HR思想);更不用去烦恼自己的职场中没有什么事可以被规划等问题。

没有其他人能比你更懂你自己,也没有人能帮你预见未来(除非你本来就过于依赖他人安排)。你完全可以博采众长,借力于职场领先者的成功经验和方法,来突破内卷、形成绝对竞争力。

作者:姚晶磊(专业昵称:大牛),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研究、方法论设计专家。曾先后服务于多家知名上市公司、知名顾问公司,擅长关键问题分解与创新突破。兴趣爱好包括:科技、创造、烹饪、摄影等。
图片:Tusij;
版权:微信公众号【牛言喵语】(ID:QAthink)、 “非凡8 (Favo8.com) ”版权所有,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、摘编。

本文由 Favo8.com 精选自 国际互联网(或者原创),仅供个人学习使用。任何经过我们许可的转载,也请同时转载文章版权的原文信息!我们禁止一切未经我们许可的转载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