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再逼自己正向思考

别再逼自己正向思考

别再逼自己正向思考
Latest posts by K.R. (see all)

你并不是一个偷懒的人,也不是一个随便的人,在你心中,承诺的事就该做到,不对的事情就是不对,这是你对自己的要求。但也因为如此,当面对做事随便的人、甚至因此被拖累而受到指责时,那种冲击往往比想象中更强烈,“我明明就很努力了啊!为什么还会失败”?“我都这么认真投入了,那些人为什么可以这样不当一回事”?对自己懊恼、对旁人愤怒的感觉挥之不去;日复一日,生活似乎充满了挫折与沮丧,甚至让人自我否定。

前几年,在日本销量曾超越30万册的《练就坚强的心,只是一种习惯》一书(原书名:《折れない心をつくるたった1つの习惯》),正是要告诉为此而烦恼的你,如何放下不必要的负面思绪,用更有弹性的方法面对,让自己变得更有抗压性。

作者植西聪表示,做事认真、温和亲切的人,特别容易因为外在环境的影响而陷入自责与负面情绪中;尤其亚洲国家的教育强调谦卑、自省与不凸显自己,更容易让许多人在内心埋藏自卑的种子。他举例,在一项以中学生为对象的调查中,当被问到:“你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吗”?“你觉得你有一般人以上的能力吗”?美国的孩子有50%以上回答:“是”,但日本的孩子却只有不到10%回答:“是”。

由于隐隐对自己没有自信,一旦遭遇挫折,这种原本隐藏的不安就会突破心防,造成自我否定、甚至自我厌恶,使得自信崩溃。要改变这一切,植西强调,其实一个人只要想法能够稍微改变,就能够跳脱自己给自己的压力,养成坚强的心。

1、学习放手,抛开愤怒与嫌恶记忆

如何让自己不易随外因素在而动摇?植西表示,学习如何面对负面情绪的出现,是每个人必经的第一个课题。负面情绪多半来自将自我价值建立在别人的评价之上。由于期待得到他人对自己的肯定,因此一旦在这方面的需求受挫,就会产生恐慌,怀疑自己是不是不够好。一旦沉溺在这种想法中的时间增多,后悔、厌恶的情绪就会无法正常代谢,导致一个人长期处于愤怒或低潮。

不过,植西也强调,没有人一出生就讨厌自己的。回想小时候,在学校里即使受了点伤,要是回家后能够得到父母的慰藉,心情很快就能治愈。因此想要摆脱负面情绪,如何尽量缩短自己悲伤、后悔的心情,就至关重要。

对此,植西提出一个练习方法。首先在脑海里架起一面无限扩大的屏幕,然后将忘不了的挫折场景在上头放映,在心里品尝哪些辛酸与难过;接着,将屏幕上的映像由彩色转为黑白,逐渐淡化其真实感,褪成彷佛久远以前的回忆;最后,将这片黑白屏幕逐渐缩小,直到成为一个点,然后对自己说:“记忆,再见,从今天开始我会把你忘记,然后我会变得幸福”。一边说着,一边将映像远远地投射出去,可以投向一片蓝天或大海,或从很高的地方往下丢掷。

这种训练看似很玄乎,但其实就是透过一道仪式,让自己放下心里的执着,告诉自己这件事已经过去了。只要多练习几次,一旦上手了,就可以快速地转换心情,避免沉溺于失落中。

2、放宽标准,不必急于当下解决

练就坚强自我的第二个练习,就是学习放宽自己对事情的敏感度,给予自己和别人更多的缓冲空间。

问题发生时,当然会令人苦恼甚至生气,尤其多数人碰到问题的第一个念头通常是“解决它”。但是,一旦事情无法当下解决,气愤与沮丧便会火上加油似的爆发出来。但植西强调,问题的解法不会只有一个,甚至许多事情当前不解决,也不会怎样。比如说,一家人正在看电视,电视却突然故障,与其因为觉得扫兴而愤怒,或责备自己怎么没有早点把电视送修,还不如接受事实,“这电视很老旧了,任何东西总有坏了的一天”,然后改做别的事替代看电视,才是最好的解决之道。

又比如,当觉得事情怎么会变成这样而万分苦恼时,可以想想,3年前的自己,是为了哪些事情而烦恼痛苦呢?回头检视,那些当初以为会过不去的关卡,现在来看都只是小到不能再小的事吧!甚至连当时有什么烦恼都想不起来了。这时再对比现在的情况,只要想到随着时间流逝,事情自然就会产生变化,新的机会或许就会出现,也就不会那么钻牛角尖了。

3、适时抒发,改变心情、另觅方法

植西强调,其实再多的正面思考,也不会让问题立刻被解决,但只要对事情的看法与感受能调整一点点,就能改变自己的心情,连带改变自己处理的态度与方法,从“执着于问题”进步到“去解决问题”,这也正是情绪转变最有用的帮助

不过,植西也表示,不管是谁,都不可能每天都超级正向,面对生气或失落来袭时,也要能坦然接受“无法完美控制自己的情感,是一件正常的事”;而且只要能够不长期沉溺,适时地低落情绪抒发,也是一件好事。

植西说,当心中涌现负面情绪时,不必急着否定或消灭,也不必抱持着“不可以丧气”、“不可以悲伤”的想法强制自己,应该客观地去凝视,一旦发现自己真的提不起劲,选择“今天就彻底低落吧”!“不要和别人见面,在家打扫房子吧”!,也不失为一种正面面对自我情绪的好方法。

以上建议的练习方法,都是为了练习心的柔软度。因为会受外在环境影响而执着的人,往往对自己也会采取严格的要求,与其依循“正向思考”的框架,强迫自己“非得这样做不行”、“要遵照金科玉律”,想让自己对情绪的控制一次就到位,还不如一点一点地分阶段性朝目标前进,才不会物极必反,反而加诸自己更多的压力与挫折。

作者:谢明彧(台湾);
来源:Manage Today;
图片:国际互联网;
校排:非凡8(Favo8.com)。

本文由 Favo8.com 精选自 国际互联网(或者原创),仅供个人学习使用。任何经过我们许可的转载,也请同时转载文章版权的原文信息!我们禁止一切未经我们许可的转载!